歷代醬釉瓷器燒製工藝的演變

醬釉瓷器,因其釉色似豆醬而得名,屬於高鐵含量的鐵釉瓷類。其色澤深沉溫潤,介於紅褐與黑釉之間,具有強烈的視覺厚重感與東方素雅氣質。醬釉瓷源自唐代,歷經宋金元成熟,明清時期轉為宮廷與文人喜愛的高雅之器,並於近現代廣泛應用於陳設、佛像與文房瓷器領域。以下依據文獻與館藏資料,分期說明醬釉瓷各時期燒製特色與代表窯口:

一、唐代(618–907年)醬釉瓷的雛形可追溯至唐代中晚期,屬於黑釉系的早期變化,風格質樸粗獷。
主要產地為河南鞏縣窯、陝西黃堡窯與湖南長沙窯等地。
燒製工藝特徵:
        1.      胎質:多為灰褐胎或灰白胎,含鐵量中等,厚重實用。
        2.      釉色:釉色多為紅褐至棕黑,局部施釉不均,易流釉見底。
        3.      裝飾:少數見褐彩或刻劃裝飾,風格簡練。
        4.      器型:以罐、瓶、碗為主,實用品居多。
代表藏品:
• 唐代鞏縣窯醬釉碗 – 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。器形樸厚,釉色紅褐中帶紫,流釉自然,為早期醬釉類型之一。


二、五代至北宋(907–1127年)
醬釉逐漸成型並獨立發展,成為黑釉以外的一種穩定釉色系統。
主要產地為河北磁州窯系、河南鞏義窯與山西太原地區民窯。
燒製工藝特徵:
        1.      胎釉配合:胎體轉為細灰胎,釉色偏深紅褐,透明度提高。
        2.      釉色:部分釉層薄處見底色,光澤強,偶見釉斑或結晶斑。
        3.      裝飾:多素面,或簡刻淺紋,少數見釉下鐵線裝飾。
        4.      茶器興起:醬釉盞亦見於點茶用途,為黑釉之外選擇之一。
代表藏品:
• 北宋醬釉盞 – 藏於河南博物院。盞形端正,釉面均勻,色調深褐似栗,胎薄質堅,適於點茶。


三、金元時期(1115–1368年)
醬釉燒造更趨成熟,色澤穩定,器型多樣,北方窯口大量生產,並具外銷性。
主要產地為磁州窯系、河北武安窯、山西介休窯與山東淄博一帶。
燒製工藝特徵:
        1.      釉色:紅褐、栗色、紫褐釉均見,釉面略帶金屬感或條斑流釉。
        2.      胎體:胎質進一步細膩,部分窯口近白胎。
        3.      裝飾:有素面,也見劃花或模印蓮瓣、卷草紋等器身淺紋。
        4.      外銷:醬釉器隨磁州系瓷器廣泛輸往東南亞、朝鮮半島與西亞。
代表藏品:
• 元代磁州窯醬釉刻花梅瓶 – 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。瓶形高雅,肩部刻花淺浮雕,釉色紅栗泛紫,風格莊重。


四、明代(1368–1644年)
明代醬釉發展成為景德鎮官窯與高級民窯的特色品類,尤其永樂、宣德時期達到藝術高峰。
主要產地為江西景德鎮官窯與湖田窯,福建、湖南亦有小量生產。
燒製工藝特徵:
        1.      胎釉精細:選用白胎配鐵質釉,釉色深紅褐或栗紫,均勻透亮。
        2.      裝飾:官窯器素面為主,亦見模印、貼花、描金等多樣處理。
        3.      與造像結合:部分佛像、觀音像採用醬釉施釉,色澤莊嚴。
        4.      器型:梅瓶、執壺、筆筒、香爐為常見類型。
代表藏品:
• 明永樂醬釉觀音坐像 – 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。觀音造像端莊靜穆,釉色醇厚如脂,為宮廷造像精品。
• 明代景德鎮醬釉梅瓶 – 藏於台灣歷史博物館。瓶形挺拔,釉色深栗,光澤勻潤,為典型陳設用瓷。


五、清代至近代(1644–20世紀初)
清代延續醬釉傳統,康雍乾時期景德鎮製作細膩,並發展釉上彩結合應用。
主要產地為江西景德鎮官窯、廣東石灣窯、湖南醴陵窯與民間窯廠。
燒製工藝特徵:
        1.      釉色:醬釉穩定性提升,呈深栗、紫褐、醬紅等色,光澤細膩。
        2.      胎體:白胎為主,胎薄質堅,結合粉彩或琺瑯彩為特色。
        3.      裝飾:素面亦盛行,但見諸如「醬釉地描金龍紋」等宮廷樣式。
        4.      審美功能:轉向陳設瓷、佛像、供器與文房器用途。
代表藏品:
• 清乾隆醬釉描金螭龍瓶 – 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。器形挺直,釉地深醬,龍紋以金彩勾勒,金醬對比鮮明,極具宮廷特色。


六、當代以降(20世紀初至今)
現代醬釉瓷器復興於景德鎮與各地陶藝創作中,兼具復古精神與設計創新。
主要產地為景德鎮、石灣、醴陵與現代陶藝工作室。
燒製工藝特徵:
        1.      技術穩定:高溫控制與釉料比例標準化,釉色均勻穩定。
        2.      美學轉型:注重器形比例與釉面質感,追求自然流釉與色變。
        3.      多元融合:結合雕塑、器皿與空間設計,拓展應用範圍。
        4.      收藏價值:復刻永宣風格或建構現代文人趣味,成為拍賣與展覽熱門。
代表藏品:
• 當代景德鎮醬釉蓮花筆洗 – 藏於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。蓮瓣浮雕,釉色紅褐如漿,融合古意與現代工藝表現。


結語:
醬釉瓷器自唐代萌芽,至宋元成型,明清精緻,近代創新,是中國陶瓷技藝中獨具審美厚度與工藝轉化潛力的品類。其釉色沉穩、質感醇厚,既可為宗教莊嚴之器,亦可為文人書房之伴。醬釉之美,不在光艷,而在沉靜與含蓄,正體現東方工藝文化對「內蘊之美」的高度體認。

註:歷代醬釉瓷器圖文簡介,可查詢《標竿創意陶瓷公益美術館》

文:標竿創意陶瓷公益美術館 2025